|
研究方向:磷光染料光化学与光物理,分子探针,手性分子识别,化学传感等。 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光化学与光物理,主要从事荧光分子探针和磷光金属配合物的研究。曾研究了基于2,4-二硝基磺酰基的巯基化合物荧光探针,以及用于检测葡萄糖、酒石酸和扁桃酸等的硼酸探针。此外我们还设计并制备具有强可见光吸收能力、长激发态寿命的Ru(II), Pt(II) 和Ir(III) 等过渡金属配合物,这些金属配合物可用于光伏、光催化、光动力治疗等领域。研究结果已被Nature China、Chem. Eur. J. 进行了专题介绍。并被国际著名科技网站 Physorg.com和 esciencenews.com做了介绍。
研究工作涉及合成化学、光谱测试与应用研究。主要使用各种稳态与瞬态光谱对所制备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表征,如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,分子荧光以及磷光光谱,低温光谱(77 K), 以及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(激光闪光光解)。此外,我们还系统将理论化学计算(DFT方法)用于化合物光物理性质的研究(如预测发光性质)。所制备的化合物可用于葡萄糖、酒石酸、扁桃酸、半胱氨酸等的检测,以及发光法氧传感、三重态-三重态 湮灭上转换、光动力治疗等。
在荧光分子探针、磷光金属配合物领域已完成、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:
1、提出了硼酸荧光探针的d-PET机理。与常见的a-PET机理的硼酸荧光探针不同,在d-PET机理的硼酸探针中,荧光基团做为光诱导电子转移的电子给体。d-PET机理的荧光探针的荧光性质与传统的a-PET探针的性质有很大不同,克服了传统a-PET探针的某些局限、缺点;
2、系统地将理论化学计算应用于荧光探针的研究,预测、解释荧光探针的荧光变化;提出用“态”的概念,而非分子轨道的概念,来解释荧光探针的荧光性质,并已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概念;
3、提出使用“暗态”的概念来解释荧光探针的荧光开关效应(OFF-ON)。不发光的探针往往具有暗态(通常指S1激发态,S1->S0为禁阻跃迁,为非辐射跃迁),所以无荧光;探针与底物作用后,第一激发态的性质发生变化,S1态转变为发射态(emissive state), 所以会观察到荧光增强。暗态和发射态的判断依据是DFT计算的结果;
4、初步提出了具有强可见光吸收能力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原则,即配体的能级必须与金属配位中心的能级(MLCT激发态)匹配,并已通过实例验证;
5、提出使用具有较长寿命的3IL激发态用于三重态-三重态 湮灭上转换,与传统的MLCT激发态相比,提高了上转换量子效率;此外,我们提出使用具有暗态的配合物进行上转换,而现有的三重态敏化剂大多是发磷光的配合物。实际上敏化剂的磷光对上转换不利。这些新的概念将提高TTA上转换的效率、拓宽三重态敏化剂的选择范围;
6、我们提出使用有机三重态敏化剂取代传统的、价格较贵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三重态敏化剂,进行上转换研究,并已通过制备BODIPY衍生得到敏化剂库(library)予以了验证。该敏化剂库的合成,开启了TTA 上转换的三重态敏化剂由金属配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,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(DSCs)中使用的敏化剂的发展所经历的转变类似,但更具挑战性,因为对于TTA上转换的敏化剂来说,敏化剂的三重激发态必须能高效布居,而不是DSCs敏化染料的单重态。目前我们正积极研究新型的纯有机三重态敏化剂。
本课题组有合成化学实验室(共十一个通风橱),以及总价值一百多万元的光谱仪器设备,可进行稳态与瞬态光谱研究,如岛津2550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仪、安捷伦8453紫外-可见-近红外吸收光谱仪,岛津RF5301PC荧光光谱仪、CRT 970 荧光光谱仪、牛津Optistat DN低温光学杜瓦(77 K - 300 K,可变温)、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(四台)、OB 920 荧光/磷光寿命测定仪(Edinburgh Instruments. 可测发光寿命范围ps - s)、用于理论化学计算的双路四核服务器(四台)、Gaussian 09W软件、以及自行组装的一些仪器设备等。另外课题组还可使用重点实验室的LP920 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仪(激光闪光光解,Edinburgh Instruments). |